台灣醒報作者: 陳昭妤 | 台灣醒報 – 2011年11月7日 下午7:03

【台灣醒報記者陳昭妤台北報導】明天立冬,有進補習慣的國人切忌進補吃太油,國民健康局今天特別宣導「進補鐵三角」,以計算BMI控制熱量、挑選合宜的食材,並於進補的同時增加青菜、水果和五穀類的攝取量,以平衡油膩的進補負擔。此外也提醒痛風、高血壓的患者,應避免在補品中加入過量酒精與三層肉、內臟等高膽固醇的食材。

在營養豐富的現代社會,國人常喜歡在入冬時節進補高油脂、高熱量補品,如燒酒雞、薑母鴨、羊肉爐、麻油腰花、藥燉排骨、十全大補湯等。國民健康局建議民眾養成「天天量體重」的習慣,BMI直若超過24,便邁入體重過重及肥胖,最好不要隨意進補。即使是正常的體重,也應慎選食材、控制熱量。

國健局指出,一人份的補品常有3、4塊肉,雞鴨瘦肉熱量約200大卡、油脂多一些的牛、羊、豬肉,則可能有280大卡(等同一碗飯)或更高的熱量。麻油、糖、酒各一湯匙調味後,就會再加入180大卡的熱量,其他藥膳材料如紅棗、枸杞、龍眼乾,都會加入許多糖份和熱量,民眾進補前務必注意食材的比例。

除了需小心計算補品熱量外,缺鐵性貧血者可以用鐵質高的食材如鴨、牛、羊肉;痛風、高膽固醇者,則要避免選腰子、大腸、肝臟、豬心等普林與膽固醇高的食材、也不宜選油脂過高的三層肉,以及燉雞、燉肉、燉內臟等湯品;血壓過高或有心、腦血管疾病病史的病友,還需注意鹽分、膽固醇、飽和油脂,並且避免在補品中加入過量酒精。

此外,國健局提醒民眾,若將冬令補品當成正餐食用,則需多配一些青菜、水果與五穀類,且每次都要控制進食量。若烹煮或購買了較多的補品,最好分次吃或多人分食,選用低油脂、去皮的肉品,並先燙煮過肉類,清除上面浮油再加佐料或藥材燉煮;麻油與酒,則應視身體情況酌予減量。

更多聰明進補的內容可以上國民健康局網站「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」網頁(http://obesity.bhp.gov.tw/)的「聰明吃」專區查詢。

arrow
arrow

    rich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